白酒故事:白酒產生
白酒故事:白酒產生
一、蒸餾酒的工藝產生
1.中國的蒸餾酒——白酒。白酒為中國所特有,是一種蒸餾酒。既然需要蒸餾,就要有蒸餾技術,蒸餾器。而蒸餾器的發明是金代以后的事,這是目前考古證實了的事實,
2.大約在元初,來自于阿拉伯的蒸餾器經蒙古人之手傳到了中原。使得釀酒在發酵后的工藝得到了一次飛躍。到元代,中國出現了真正濃辣無比、能夠讓人三杯倒的高度酒,這就是中國的蒸餾酒——白酒。
3.中國白酒興于明,盛于清,現在的酒企非要尋根,止于明、清還靠譜。本質上,白酒比辣椒和玉米傳入中國早不了多少時間,所以滿打滿算,中國白酒的歷史從無到有就是元、明、清700多年而已。所以,有的酒企宣傳自家的白酒動不動就追溯到了西漢、唐、宋時期的都是營銷噱頭,不用當真。
二、白酒早期叫燒酒(明清)
1.自元末明初,中國白酒誕生。因為蒸餾過程需要在鍋底燒柴,所以白酒在那時叫“燒酒”。制造“燒酒”的作坊就叫做“燒坊”。白酒是中國大陸的叫法,事實上,白酒最早叫燒酒(明清),或者大曲酒(民國,臺)。
2.原來的取酒工藝主要分為:1)榨酒:用壓榨的方式將酒從酒糟中提取出來;2)煎酒:把酒糟放在陶瓶里隔水蒸待酒沸騰后溢出取得。這兩種方式不但出酒率低,而且酒體中的乙醇含量無法達到15°以上。
3.明清時代的白酒則是發酵時間較短的白米酒。以前《三聯生活周刊》寫白酒時,用《清詩鐸》中的“黃酒價貴買論升,白酒價賤買論斗”論證清代的“白酒”很便宜。事實上犯了一個基礎的知識性錯誤,因為當時的白酒是白米酒,黃酒是黃米酒。
短暫的元朝過去之后,中國人對高酒度的追求在工藝方向上獲得了突破,酒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的中國白酒在明朝開始普遍生產,在清朝達到高峰,首先是在規模上超過了黃酒。原因與黃河治理有關。
三、發展階段四:傳統酒的提高期
1.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,歷時840年,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。其間由于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,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。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燒酒非古法也,自元時起始創其法。”又有資料提出“燒酒始于金世宗大定年間(1161年)”。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散白酒。
2.明末清初,出名的黃酒出自河北滄州的麻姑酒。麻姑酒需要陳貯10年以上,明朝京城上層社會很推崇這種酒。
3.名酒一般出自自家制,掌握工藝訣竅的就是那么一兩個人,一旦出現繼承的變故,工藝往往就失傳了。明朝出名的也許到清朝就不出名了。事實上,清朝以前的中國酒史上幾乎就沒有跨朝代流傳幾百年不衰的名酒,而是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酒廠。